記者胡蔚蘭賈芳報道:2013年10月25日,在上高縣泗溪鎮曾家村一片開闊的田野里,“雙季稻全程機械化技術示范”“晚稻機插秧品種篩選與特性試驗”等大大小小的標牌豎立在田間地頭,一臺臺收割機在黃澄澄的稻田里來回穿梭,一片片沉甸甸的稻子轉眼就被脫粒裝進了袋中。“我家9畝雙季稻今年從機耕、機插到機防、機收,實現了全程機械化,不僅省時省力,而且兩季畝產比往年高了100多公斤,每畝可增收300多元。”村民楊有牛高興地說。據多次深入現場指導的中國水稻研究所首席專家朱德峰介紹,南方雙季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在上高取得突破,示范的成功為今后在全國推廣和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今年,上高縣被農業部列為糧食增產模式攻關“雙季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攻關試點縣”。年初,農業部、中國水稻研究所、江西農業大學、上高縣農業局等技術支持和實施單位在泗溪鎮曾家村和錦江鎮錦南村分別建立了千畝核心示范區。示范以突破水稻工廠化育秧和機械插秧等關鍵環節為著力點,經過聯合攻關、精心實施,實現了雙季稻機械化育秧技術、品種篩選、生產技術模式、生產農機農藝融合技術四大突破。在育秧方面,研發推廣機插基質育秧技術,解決了育苗營養土準備難、育苗素質低、機插返青慢等問題,使機插質量和效果顯著提高。針對機插秧容易導致生長期延長、南方晚稻抽穗揚花期遇上寒露風就會大面積減產的難題,示范篩選出早稻株兩優30、晚稻H優518等適宜的早晚稻搭配品種,并初步探明了適宜的生產模式,為雙季稻增產提供了保障。
10月20日,省農業廳組織專家在曾家村核心示范區進行了田間現場測產驗收。測產報告表明:示范方采用雙季稻品種優化搭配、集中基質育秧等雙季稻機械化生產關鍵技術,水稻長勢良好,顯示出高產水平,平均畝產為603.1公斤。而早稻測產驗收認定,平均畝產達569.4公斤,增產效果顯著,促進了早稻增產農民增收。“雙季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的應用,將徹底改變水稻傳統生產模式,帶領更多農民走向現代農業發展之路。”上高縣農業局局長胡周文說。
示范的成功,吸引了不少種糧大戶前來取經。承包了900畝稻田的錦江鎮種糧大戶胡巧秀特地到農業部門了解情況,打算明年全面采用此項技術。就這一技術的推廣,朱德峰說,雙季稻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初步成熟,在上高類似區域可直接使用。明年研究人員將在江西其他地區及湖北、安徽、浙江等省份同步試用和推廣。 |